close

中國時報【吳垠慧╱台北報導】

1930年代,日本政府在台成立第一所專門安置、治療精神病患的機構「養神院」,除了醫療設施,院區內還有職能治療、娛樂等看似先進的設備,然其首重並非治療,而是希望讓人住下了不願意離開,進而達到「隔離」的目的。藝術家陳哲偉以養神院為引,審視精神疾病被社會「自然」排除在外的不公正處境。

陳哲偉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個展「養神院」,展出3組錄像裝置、共5段影像,作品《遺忘記事》、《免疫身體》到《雙重肖像》分別從歷史、身體和媒體報導等面向,呈現系統中被隱匿的權力與政治。

《遺忘記事》投影的移動小木屋兩個畫面分別是養神院的建築模型,和改成社區住宅的現況,影片以日語口述人們不願提起的病院歷史、陳哲偉採訪當地居民以及想像的內容交糅。1979年療養院遷移,現址改成社區住宅,「居民多半知道這裡曾是醫院,但不願意想起」,陳哲偉拍攝住宅外觀裝設的鐵窗,對照醫院對病患的監禁,也比喻人們對身體和記憶的禁錮,小木屋造價過去病院裡的守衛室,也和今日的大樓警衛室相呼應。

陳哲偉認為,至今人們對於精神疾病仍存偏見和汙名,每當重大社會案件發生時,外界常聯想是否精神病患所為,「究竟是人病了?還是病的台南鋼構屋是這個社會?」

《雙重肖像》取用日治時期以降,報上刊載精神病患身亡的消息,自殺和外力介入導致死亡等共10多起,陳哲偉將報導文字改寫為第一人稱,當事人的照片如水蒸氣般矇矓、然後逐漸在畫面上消失。

《免疫身體》是從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」當中選取幾種精神疾病及描繪特徵,由劇場工作者王瑋廉透過身體演繹出符合這些描述的表徵。「這是體制賦予我們對於精神病患的辨認、區分正常與瘋狂界線的準則」,陳哲偉思考著「精神病患身體的主導權究竟是誰?又是誰能控制我們的身體?」


4BF7C50BD4A56D78
arrow
arrow

    v0v8u3yk7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